微信 / 朋友圈
还记得2023年那个寒冷的圣诞夜吗?在纽约留学的西安女孩林悦蜷缩在公寓里,听着窗外零星的枪声——这是她今年第三次经历“街区封锁”。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的持枪自由,对她而言成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更令她心寒的是,当她在课堂上讨论控枪问题时,教授冷冷回应:“这是美国人的自由,你们中国人不懂。”
这种割裂感在欧洲同样强烈。在德国德累斯顿攻读机械工程的王浩,亲眼目睹右翼团体在街头焚烧难民帐篷。他苦笑着说:“我父亲是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的工程师,从小教我‘技术无国界’,但在这里,我的亚洲面孔就是原罪。”据统计,2023年欧盟境内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激增43%,留学生们被迫在“沉默忍受”与“抗争失学”间艰难抉择。
曾几何时,“自由民主”是欧美吸引留学生的金字招牌。但如今,美国的政治极化让课堂讨论变成战场,英国脱欧引发的排外情绪让亚裔学生在地铁上遭遇白眼,法国街头燃烧的抗议火焰更是让图书馆的灯光都显得不安。
一位在纽约留学的杭州女孩曾写道:“我永远记得教授突然取消课程的那天,因为教学楼外有抗议者投掷燃烧瓶。我们躲在卫生间里,听着玻璃碎裂的声音,第一次感觉‘自由’如此可怕。”
在伦敦阴雨绵绵的街头,刚毕业的留学生张雨抱着简历走过泰晤士河畔,这是他投递的第37份工作申请。三年前,他带着"世界顶尖教育"的憧憬来到英国,如今却在脱欧余波中面临签证紧缩与岗位锐减的双重困境。这并非个案——2023年英国国际毕业生就业率已跌破45%,而美国H1B签证的中签率更创下14%的历史新低。
政治动荡的蝴蝶效应:欧洲极右翼势力抬头与美国政治极化,正在重塑留学生态。法国取消非欧盟学生住房补贴、德国部分州征收国际生学费、美国STEM专业审查趋严,政策的不确定性让留学生群体沦为"次等公民"。
【南海百可学 李一行】